老老老...爸,我我我..想想出..去玩玩玩... 儿子站在父亲跟前,又一次断断续续的说道。父亲一脸惆怅:“孩子这样下去可怎么办啊”。 床..床..床前..明月...光 7岁的小明在妈妈面前朗读起静夜思,“床..床..床前..明月...光”引发妈妈心中一丝惆怅。 口吃,也叫“结巴”,简单的说就是在说话过程中字音重复或者语句中断的现象。 下面看看我们这位小朋友口吃的情况
 乐乐刚来的时候是个安静的小女孩,才5岁,不爱搭理人,不说话。走进言语科室就躲在妈妈后面。后来我们才知道她是发音器官和喉肌痉挛出现的语言不流畅、阻塞,也就是口吃。 她的妈妈很着急,告诉我们,乐乐是早产,走路和说话稍晚一点,这孩子从小说话就是结巴,以前还好,现在慢慢懂事了,一说话就紧张,着急。在幼儿园小朋友都笑她,都不和老师和小朋友说话了。 根据乐乐病情, 我们先对乐乐进行了言语评估: 1.构音系统和呼吸系统 发音时喘气,呼吸方式不对。头易后仰,说话断断续续。说话气流不足。 2.颜面检查 鼓腮,抽噎,嘴歪,下颌开合,常伸舌、弹舌。 3.四肢 姿势僵硬,手常握拳。 治疗方案: (训练方案制定前,应向家属解释因为口吃时间较长,喉的关闭和呼吸功能出现紊乱,单纯靠减轻压力的方式已不能减轻或者消除口吃,训练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对待。) 1.口吃多发生于儿童,50%的口吃患者于5岁前发病,而1~3岁的小儿在情绪紧张时出现一时性的口吃是比较多见的。少数口吃伴随到成年,口吃者大多非常自卑,感到自己处处不如人。由于长期的口吃,在交际场合受挫,会使他们精神处于一种萎靡状态之中。主要体现为缺乏斗志、精神恍惚、意志薄弱、对生活丧失信心。这种心理也是腐化人心灵的一剂慢性毒药。在建立语言表达的同时,鼓励儿童建立信心。 2.速度(在诱导儿童说出句子时。治疗师可以以缓慢的语速把句子的前半部分说出来,以口型诱导儿童把后半部分说出来。无论儿童说了多少字都要给予奖励。) 3.音量(设计一种说话很柔和的训练。尽可能避免儿童大声低语,以免增加肌肉的紧张度而出现喉部隔肌发紧现象。如喉部还没达到预期的放松状态,轻柔、缓慢的说话有可能导致轻微多次,阻塞或重复现象,而没有气流中止的阻塞现象,那么口吃就已经有所改善了。) 4.语音(要关注词的起始音与终止音对喉功能的影响。) 5.呼吸和气流的控制 深呼吸,喉头与口腔气流中止、喘气、说话气流不足,长句“拖延”为某些口吃患者的常见症状。 (因此,治疗师可以设计一种儿童可以放松呼吸,回到正常呼吸模式的游戏。)例如,做不需要语言的活动,治疗师和儿童一起背对着背坐在地上,看天花板。及轻松的吸入、呼出气流。等到完全放松后,再以极小量轻柔的呼出气体。让儿童模仿。 6.节律(如果患儿喜欢唱歌,治疗师可用一些词或音节唱歌。唱歌时用拍手以获得节律效应。) 最后告诉患有口吃宝宝的家长们: 如果你有耐心,知道多去鼓励,提前准备一份奖励,你的宝宝口吃的问题一定会好的快的多。
推荐:聋儿语训之越注意口吃,我们说话就越口吃!
佳悦聋儿语训:http://www.sz-jiayue.com/ 网站内容发布于2018年10月24日 星期三 上午9:28分 |